2012年——2022年,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,中國人民書寫下極不尋常、極不平凡的時代篇章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,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,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,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,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,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生歷史性變革。
一項項重點工程、一個個國之重器、一次次創新突破……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,不同維度的獨特標識記錄下中國的非凡十年。
中國高度
這是對夢想的攀登。
8848.86米!2020年5月27日,五星紅旗再次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頂。
成功登頂的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,與珠峰大本營連線,實時傳播高清視頻畫面。
5G信號如何抵達世界之巔?
2020年4月,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,40名鋪設組成員肩扛傳輸光纜,帶著46頭牦牛組成的運輸隊,在冰川山路跋涉,運送近8噸的建設物資,完成特種傳輸光纜鋪設。
海拔6500米——4月30日下午,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投入使用。加上此前在海拔5300米、5800米建成的基站,5G信號已實現對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的覆蓋。
刷新高度的,不只是5G信號。
世界海拔最高的電氣化鐵路——拉林鐵路,穿行于雪域高原,最高海拔3650米;
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——四川稻城亞丁機場,海拔4411米;
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——青藏鐵路唐古拉站,海拔5068米;
世界海拔最高的并網光伏電站——西藏羊易光伏電站,海拔4700米;
……
中國的發展達到嶄新高度——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經濟總量從53.9萬億元提升到114.4萬億元,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提高到超過1.2萬美元,多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%。
追求、抵達、再出發,中國人向上攀登的腳步不會停歇。
中國速度
2021年,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,中國繼續引領世界鐵路技術的突破;“九章”“祖沖之號”問世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……
速度,折射科技實力的提升——
2021年12月10日,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,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“400”。37年、7年半、4年多、33個月,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個“百次發射”所花費的時間,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斷加快。
速度,凝聚發展進步的動力——
光纖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數級增長,移動網絡實現從“3G突破”到“4G同步”再到“5G引領”的跨越,實現全國行政村“村村通寬帶”……10年來,我國信息通信業實現迭代跨越,建成全球規模最大、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,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“大動脈”。
速度,彰顯社會制度的優勢——
火神山醫院、雷神山醫院在10多天時間里拔地而起,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提升,第一時間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…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次次快速出擊,體現了同舟共濟、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,也是中國制度優勢的生動寫照。
中國跨度
經過近300天的飛行、4億公里的奔赴,“天問一號”成功“落火”;
嫦娥四號首探月背,距地球約38萬公里;
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“羲和號”,運行于平均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……
“探火”“奔月”“逐日”,跨越星球是我們從未停止的腳步。
跨度,丈量著時間與空間,更記錄下新時代中國奮力前行的鏗鏘步伐。
放眼神州,以“跨越”實現“聯通”。一個個重大項目,跨越山川,跨越江海,讓流動的中國更顯活力。
伶仃洋上,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,一橋飛架三地。
天山之上,烏尉公路“咽喉”工程——全長22.1公里的天山勝利隧道正加緊施工。建成后,這條“雪域天路”將穿越天山,成為貫通南北疆的幸福之路。
放眼神州,以“創新”促進“跨越”。一個個高技術產品,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注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