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要建設創新引領、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,實現實體經濟、科技創新、現代金融、人力資源協同發展,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,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,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?!?/p>
9月13日,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,1萬臺上汽集團名爵品牌純電動車駛上滾裝船,起運歐洲,創下中國品牌單次最大批量純電動汽車出口紀錄。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前8個月,我國汽車企業出口181.7萬輛,同比增長52.8%,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萬輛,同比增長97.4%。大批量進軍歐洲市場,標志著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取得新突破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國產業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,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,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,全社會重視實業、崇尚制造的氛圍更加濃厚,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發展環境加快形成,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。
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,中國制造加快邁向中國創造
作業區塊位于超過500米水深的海底、可穩定生產超過20年,9月14日,南海鶯歌海的東方1—1氣田,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套深水水下生產系統正式投入使用,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取得重大突破。
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“深海一號”能源站、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鉆機、首套國產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……
黨的十八大以來,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化工重大裝備投入使用,成為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的生動注腳。
——規模優勢不斷鞏固。十年來,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.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.4萬億元,占全球比重從20%左右提高到近30%,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。
——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。我國制造業有31個大類、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,放眼全球,產業門類最齊全,產業體系最完整。
——產品競爭力顯著增強。十年來,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.4萬億元、3.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.8萬億元、6.3萬億元,制造業中間品貿易的全球占比達到20%左右。
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,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,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。
這十年,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。
從創新投入看,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.85%增加到2021年的1.54%,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.3%,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。
從創新成果看,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,支持建設12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。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.9%提高到2021年的22.4%,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高度。
結構優化取得新成效,向智能、綠色、服務方向升級
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,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,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
走進位于廣東深圳坪山的榮耀智能制造產業園,榮耀Magic4 pro超曲面屏自動精密組裝生產線上,精度高達一根頭發直徑1/7的骨傳導材料,在高精度多元攝像機的“注視”下,被自動貼裝到超曲面柔性屏上。
“通過機器視覺識別和算法邏輯優化,不僅實現了0.01毫米精度、99.99%良率的精密貼裝,還可實現大數據智能預警,確保了產品質量一致性?!睒s耀終端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宋亦文說,今年第二季度,榮耀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310萬臺,同比增長88.6%。
這十年,我國制造業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,向智能、綠色、服務方向升級。
——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。截至今年二季度,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、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.7%和75.1%,較2012年分別提高31.1和26.3個百分點,石化、鋼鐵、建材等行業已擁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獨步全球的領先企業。
上一篇:高水平開放鋪展恢宏畫卷
下一篇:奮力沖刺四季度 穩經濟開足馬力